提出做成绿化带的方案未被采纳
这个雕塑当年的造价到底有多少?据一位评委回忆,预算大约在700万元左右,后来又不断追加。另一位评委称,雕塑最终造价升至1000多万元。一位评委在方案通过后,听说造价过高,还曾写信给市领导提出其他方案,但最终,该建议未被采纳。
机场限高,雕塑砍去10米
一位评委透露,雕塑高度也是争执的一个问题。专家评委还曾实地调查,用放气球的方式来测量合适的位置。南京市建委原总工程师叶菊华称,原来雕塑高85米左右,后因机场飞机训练限高,最后雕塑建成只有75米左右。她说,这个雕塑下面是个圆,又由多根钢索拉起汇聚到竖起的柱子上,寓意着全市人民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奔向21世纪。考虑到飞机原因,施工过程中,实际高度比原设计缩短了。
参与过雕塑方案评选的一位人士透露,确定此方案后,评委的争议主要在于倾斜的“桅杆”状柱体,有人觉得像泰坦尼克号沉船。还有一点就是,评委觉得这个创作眼熟,形式不新鲜。
一位评委说,方案通过后,听说造价如此之高,他还曾写信给市领导。信的大概内容是:造价比较高,建这么一座雕塑有没有必要?他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从禄口机场高速下来,看到的也仅是卡子门雕塑的局部;如果送客人去机场高速,也是一瞥而过。这么一来,这个雕塑的建成意义就不是很大。同时,他还提出了相应方案,例如做成绿化带等等。不过,他的建议最终未被采纳。
他表示,如今卡子门地段改造,高架桥也建起来了。这个雕塑淹没在众多钢筋混凝土建筑里,视觉效果并不好。
每笔公共财政支出都应慎之又慎
综观这座雕塑出炉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是政府召集的六位专家关起门来定夺的,而且懂雕塑的专家只有一人。随后,这些专家从中挑选了一个相对较好的,政府部门便拍板了。这就为这座四不像雕塑的“生成”与“短命”埋下了伏笔。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王湘说: “城市公共场所建的雕塑,其资金来源于纳税人。公共财政的每一笔支出都应该慎之又慎,最重要的是事先要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广泛听取社会各阶层的呼声,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败笔,创造精品。”
王湘认为,卡子门雕塑是六名专家从二三十件候选作品中经过两轮磋商敲定下来的。六名专家的选择与南京市六七百万市民的审美标准出现落差并不奇怪。如今看来,当初是缺少了“海选”、向社会征集设计作品、网上投票、听证等程序。时间过去了十年,公共城建项目的决策已进步了许多,当时的草率出炉也是受到时势与环境局限。在互联网更为普及的今天,决策者理应更加民主和科学。
王湘说,公共场所的雕塑是城市的名片,一座连南京人自己都看不懂的雕塑,外地人看了更会觉得不知所云了。她建议,今后在实施城市重大市政项目时,一定要敞开大门,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征求各方面的建议,听取各方面的呼声,让公众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的决策,而不能仅局限于几个专家学者。毕竟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不能莫名其妙地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