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逸谱美食发起的“南京餐饮圈的‘上海菜现象’”讨论引来了多方关注。除热心读者积极参与发表看法外,上海精菜馆、芳满庭等名店的经营者也加入了大讨论。
“我认为,学习上海菜,并不是学习烹饪技巧,关键应该是人家的思路。”家住栖霞的王良根先生表示,如今的美食,单纯烹饪技巧与食材独特层面的差别已越来越小,灵活的上海菜博采众长,有京、广、苏、扬、锡、杭、闽、川、徽、潮、湘,以及上海本地菜等十六个帮别,同时还有素菜、清真菜,各式西菜、西点,这些菜在上海各显神通,激烈竞争,又相互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这为发展有独特风味的上海菜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些读者在鼓励借鉴的同时,力挺南京菜再创辉煌。“上海菜有可取之处,同时,南京菜也不能妄自菲薄。”热心读者周先生是一位老南京,他致电《逸谱》表示,中华美食包罗万象,八大菜系各有优势,在借鉴外来菜系流派优点的同时,也不能认为南京菜就一无是处,要看到南京菜所承载的京苏大菜精华。
除了读者热心参与,一些在宁经营上海菜的酒店也积极响应。海派菜餐厅芳满庭总经理黄文军表示,餐饮行业的发达程度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缩影,往往是一个城市经济有多活跃,其美食丰富程度就有多高,上海位于交通枢纽,采购各地特产方便,这又为上海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调料,具备同样先天条件的南京,完全有可能制造又一个流行菜风潮。上海精菜馆有关负责人表示,餐饮发展的潮流是相互借鉴,在餐馆林立的上海,地方风味的菜肴也逐步适应上海的特点,发生了不同的变革,如川菜从重辣转向轻辣,锡菜从重甜改为轻甜,还有不少菜馆吸取外地菜之长,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改革了烹调方法,上海菜品种多样,别具一格,形成了上海菜的独特风味。
■逸谱互动
您如何看待南京餐饮圈的上海菜现象?上海菜有哪些可取之处?南京菜可以从上海菜学到什么?南京菜怎样走出去,发扬光大?欢迎您拨打快报热线96060发表看法。逸谱美食将对有真知灼见的读者进行餐券奖励,并邀请有识之士参与此后举办的“上海菜南京菜论坛”,和餐饮界专家一同探讨。
快报记者 黄建军
“上海菜南京菜论坛”即将举办,欢迎大家各抒己见